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
1058号房地产大厦560-561室
电话:0512-68320026
E-mail:1426348528@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 行业新闻 >

苏州市2013年预拌混凝土行业统计浅析
发布时间:2017-01-03 13:49:31      来源:未知
2013年苏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统计浅析 
──苏州市工程监理协会预拌混凝土行业分会──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在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混凝土需求增加的形势下,在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下,在混凝土行业企业领导和员工辛苦努力下,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和工程建设的需要,现统计浅析如下: 
      一:产量增幅较大,行业达产率恢复增长,但每立方米混凝土利润继续下降。 
      2013年底,全行业共拥有生产企业117家,与上年度持平,(市区37家减少一家,县市81家增加1家)。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10447.5m³,比上年减少753万m³,降低6.72%。混凝土年实际产量5447.24万m³,比上年增加943.24万m³,增长20.94%(市区2373.77万m³,比上年增加507.77万m³,增长27.21%,市(县)3073.47万m³,比上年增加435.47万m³,增长16.51%,(其中昆山增幅最大,增加50.80%,吴江其次,增加19.30%,张家港减幅最大,减少12.53%,太仓其次,减少6.04%)。 
      全行业达产率52.14%,比上年(40.2%)增长了11.94个百分点。其中各市(县)达产率(46.18%)增长幅度较大,比上年(37.4%)增加8.78个百分点(其中吴江增长幅度最大,14.4个百分点,其次昆山增加12.4个百分点,张家港增加8.81个百分点,常熟增加1.32个百分点,太仓下降10.71个百分点),苏州市区(62.60%)增长幅度最大,比上年(45.0%)增加了17.6个百分点。 
全行业税后利润53166.07万元,比上年增长7600.07万元,增长16.68%(市区税后利润增长33.48%,市(县)增长4.52%)。但平均每立方米混凝土税后利润比上年减少0.36元/m³,下降3.56%。 
      二、混凝土设备保障能力有所加强,但信息化建设后继乏力,绿色生产管理改造推进不尽人意。 
      全行业主要生产设备投入增加,拥有搅拌车、拖泵、汽车泵和搅拌机分别为3190辆、239台、688辆和290台,其中拖泵、汽车泵和搅拌机分别比上年增加28台、41辆和20台,分别增长13.75%、6.34%和7.41%,拖泵增幅最大,其中市(县)增长15.71%,市区减少4.94%。 
      全行业已使用GPS企业114个,与上年持平,已建立ERP系统的企业66个,与上年持平,信息化建设后继乏力。 
      全行业正在按照省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实施绿色生产改造,目前一小部分企业已改造完毕,有的已验收合格有的正等待相关部门的验收,一部分企业正在积极地改造,但改造进度明显滞后市住建局在2013年底要求完成绿色环保站的改造要求。 
      三、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但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2013年产量超过150万m³的骨干企业(集团)有8家,分别是:国产(苏州)257.41万m³、昆山中环249万m³、润建226万m³、永盛215.9万m³、南方(苏州)水泥(三盛、荣平、盖奇)212.45万m³、禾海和德力209万m³、建国177万m³、金宣和福星150.5万m³。 
      我市CR8:31.45%(说明:CR8指苏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排名前8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其中市区范围内行业集中度为34.16%,较上年度(39.8%),降低了5.64个百分点。 
面对我市行业平均每立方米混凝土税后利润下降以及市区行业集中度下降的形势,说明由于市场供应总体大于需求,低价恶意竞争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尤其需要重视行业自律。行业自律纪要行规行约,又要市场竞争;既不能搞恶意竞争,又不能搞市场垄断;既要价格自律,又要质量自律;既要行业自身的努力,又要政府营造氛围;既要重建企业制度,又要调整企业结构,总之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重法治,讲诚信这样才能优胜劣汰。 
      当前没有生产资质的“黑拌站”越演越烈,影响了市场竞争的秩序,恳请有关部门加快整治进度。 
      四、产能产量虽居江苏省首位,但行业综合素质与先进地区尚有差距。 
      我市全行业2013年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实际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3.7%和20.6%,位居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首。全省混凝土产量前50名企业,我市占席14席,占28%,14个企业产量2145.43万m³,占全省前50名企业混凝土产量的25.6%。我市14个企业共34个搅拌站,平均每个搅拌站产量63.11万m³,比全省前50名企业平均水平高出15.02%,14个企业共84条生产线,平均每条生产线产量25.54万m³,比全省前50名企业平均水平高出35.42%。但与我省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拓经营投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绿色环保站的改造等方面。目前我市完成绿色生产改造的企业有6家,占比:5.13%,而南京市完成绿色生产改造的46家,占比48.94%,有明显差距,有待我市混凝土行业共同努力。 
      以上浅析,请政府部门、行业同仁、读者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