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
1058号房地产大厦560-561室
电话:0512-68320026
E-mail:1426348528@qq.com
1058号房地产大厦560-561室
电话:0512-68320026
E-mail:1426348528@qq.com
2010年苏州市混凝土行业展望及重点、热点问题初议
发布时间:2017-01-03 13:47:35 来源:未知
苏州市混凝土行业展望及重点、热点问题初议
苏州工程监理协会预拌混凝土专委会
随着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苏州市混凝土行业已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10年全行业混凝土供应量391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31.3%,增幅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时期面临新形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市混凝土行业亦将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业绩不俗问题不容忽视
1、全市企业总量105家比上年新增14家,增长13.3%,其中:市区37家,昆山21家,常熟14家,太仓8家,吴江11家,张家港14家。全市预拌混凝土年设计生产能力7852万方,比上年增长15.6%;市区预拌混凝土年设计生产能力3222万方,比上年增长5.5%。全市2010年实际产量3914万方,比上年增长31.3%;市区2010年实际产量1713万方,比上年增长19.1%。全市混凝土行业相关数据详见附表。
2、全年全市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0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市区企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市企业实现税后利润2.93亿元,平均利润率为2.8%,市区企业实现税后利润1.43亿元,平均利润率为2.9%,比上年分别下降0.49%、1.56%,经济效益较2009年下滑。全市企业交税6.63亿元,平均税率为6.3%;市区企业交税3.11亿元,平均税率为6.4%。全市企业债权72.76亿元,平均185.9元/立方米;市区企业债权36.72亿元,平均214.7元/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0.5元/立方米、2元/立方米,和09年相比稍有上升。
3、2010年江苏省混凝土产量前40名企业名单,前十名中苏州占2席:排序3,永盛年产308万立方米;排序7,建国集团年产267.7万立方米。排序11,国产实业年产224.6万立方米。前40名中,苏州占8席为总量的20%。
4、去年曾写过一篇短文“当前苏州市商品混凝土行业问题及对策初析”谈到存在问题:产能过剩;结构尚不合理;人力资源匮乏;应收款居高不下;利润下滑;质量堪忧。时隔一年纵观全局,某些方面虽有好转,但仍不尽如人意。经济体制改革后,行业管理职能削弱,宏观调控乏力,重复建设较普遍。以某市(县)砼行业为例,2009年企业数量9家,2010年上升到14家(另有3家待批),增长55.6%。多年来达产率在低位运行。2010年全市达产率仅49.8%。产能严重过剩直接造成投资风险,资源浪费,更导致市场无序,价格混乱,影响产品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是没有形成较好的机制来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新增产能。对此,必须要双管齐下。针对前者,一是要科学认定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二是出台政策,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三是合理设定淘汰期限。然后按PACD循环,工作上不断改进、优化。对后者,要高起点、高标准建成新企业。控制新建产能,对企业布局、投资强度、企业资质、环保、节能、绿色生产均有严格的要求、规定和标准。通过上述举措,推动混凝土行业步入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二、行业展望,战略发展机遇期机会多多,机不可失
1、由于此前国际金融危机,混凝土行业发展曾受影响。现在,经济逐渐复苏,混凝土行业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要抓住大好发展机会。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苏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三区三城”建设的关键之年。2011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为4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争取目标为4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确定重点项目220项,总投资6651亿元,其中当年完成1318亿元。众多项目、庞大投资,为混凝土行业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
2、房地产市场对混凝土行业影响大。通常,房地产行业对混凝土的需求约占60%左右。江苏今年39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已分解到13个市。3月份江苏省政府已据此和各市县一一签订“军令状”。除了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今年还多了一种类型保障房---限价房,全省将在年内开工建设5万套限价房。据报道,苏州市2011年实事工程中,将建设保障房约10800套(最近,从有关文章得知,加上各县市在内,全市建保障房28709套)。另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任务等等,凡此种种均会拉动混凝土行业发展。
3、2010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产量达9.6亿立方米,但是行业集中度低,前十位的混凝土企业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1%。企业规模小而多,资质等级、设备配置及整体技术质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行业集中度极待提高。据悉,水泥生产企业巨头,已在我省投资运作混凝土项目。以其技术人才、资金及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必将改变我省现有混凝土产业结构格局。我市有前瞻性的企业,要勇于迎接挑战,主动融入并购重组进程,加快企业整合速度,通过资源整合、并购、重组等模式淘汰落后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达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势所趋,行业发展必由之路
1、科技创新求发展
①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机制。依靠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②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动预拌混凝土企业加大科研技改投入,促进产品升级。通过项目招标或组织技术攻关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制约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开发,提高行业科技水平,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拓展科技发展空间和服务范围,为预拌混凝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③依托龙头企业成立市混凝土行业研发中心,加强新产品研究、开发以及混凝土行业和相关外加剂、掺和料等行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大型预拌混凝土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1-2个拥有专利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④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着力推动抓好预拌混凝土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生产、装运、储存、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标准。重点关注高、中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标准,大力推动高、中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推进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和规范管理。
⑤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工作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章建制,规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成果,推广预拌混凝土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统计体系,形成高效、快捷、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
⑥推进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创新。有重点地加强混凝土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双掺技术、自密实混凝土配置技术、高、中强混凝土高性能配置技术、再生骨料应用技术、外加剂复配技术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
2、转型升级求发展
①技术升级。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再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性能,大力发展强度高、耐久性好、工作性能满足不同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②应用现代混凝土科学技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积极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推进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装备升级改造,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以数字化、信息化控制和管理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泵送机械所占的比例,提高行业的技术装备率和劳动生产率,密切和混凝土机械研发、制造单位配合,使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的节能降耗方面有新进展。
④全市建立ERP系统的企业已有41家,要进一步加强普及推广工作;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建立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企业要树立“向科学管理要质量、以信息化建设增效益”的经营理念;加快信息化建设,对生产、销售、质量及成本核算等实行动态、精细化管理。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健全质保体系,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低污染、低成本,提高产品综合质量。要树立自身企业文化特色,打造符合苏州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
3、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求发展
①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绿色低碳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搜索词,绿色低碳成为引领中国“十二五”发展的全新模式。绿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模式,应不断优化传统的混凝土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逐步推广全封闭和半封闭生产工艺,达到降粉尘、降噪音、三废零排放。
②按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推进行业绿色发展进程,在混凝土行业推行绿色标准。应尽快编制行业绿色生产标准并对全市混凝土企业实行动态考核,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鼓励节能降耗生产、减排同步治污。
③积极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保证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约使用有限资源。加快对废弃混凝土和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在道路维修和建筑物重建中回收的混凝土废料约有20亿吨,预测到2020年将增加到25亿吨。如不利用,将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但是通过混凝土废料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就可增加企业盈利。
4、平衡协调求发展
①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尽可能完美结合,作为工作的前提和落脚点则是最大、最重要的平衡协调。行业要发展,企业要盈利,但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牢记在心。要转变行业的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实现社会、环境和企业的有机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建设有关生命,近期多国地震更是令人们再度忧虑建筑质量,更要重视混凝土产品质量,决不能片面追求盈利而忽视社会责任。
②目前,相当部分混凝土企业环保等级低,粉尘、噪音污染严重,任意排放废水、废浆,由此引发的冲突逐年加剧。为此,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达到行业发展和节能环保同步。
③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从外延发展拓展规模转向“内涵提升”,在改造“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高度关注“软实力”的提高,包括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层及员工队伍建设,打响品牌,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成立产、学、研想结合的科技研发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等等。达到企业数量规模拓展和人才素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做优做强协调发展。
随着苏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要紧紧抓住难得得行业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步伐,转变经营发展方式,为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混凝土行业再创新辉煌。